由香港移居Toronto, Canada的王兆文同學在2006年3月下旬來臺探視在臺北上班的女兒,臺北的同學們於
3月29日
中午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的御和園餐廳聚餐。上次見到他是1989年12月在臺灣舉辦的畢業30周年reunion,那是我們班畢業以來第一次reunion,當時他還住在香港,特地來臺聚會,我們去溪頭和臺中九族文化村旅遊,並邀請
孫雲燾
教授參加,兩天一夜,
孫
教授一路和我們一起。
最近幾年各位同學陸續退休,生活和外表沒什麽改變,變化最大的倒是校園。藥理館拆除,藥學系館整棟牽移到原本藥理館的位置,緊臨除州路。原本藥學系館的位置聳立着十五層高的大樓(臺大醫院會議中心)。我們就在這棟大樓的二樓走廊一邊餐敘,一邊望着尚未整理的舊系館懷舊。
當天出席的同學有兆文、宗慶、春眩、寬諒、森田、再祥、舜香、秀瑛(照片A)。餐畢而談興未盡,森田應大家起哄,就在走廊上隨興跳一曲舞:「最後一夜」(照片B)。我們班有一位攝影大師:宗慶,他的攝影資歷與水準可稱院士級,把照片明暗修飾得恰到好處,並打上字幕,email給全球各地的同學。
3月31日接到Canada超海email,得知麥潤文不幸去世的噩耗,據說是肺炎,曾住院4個月。葬禮在4月5日。定居Toronto的同學皆出席致哀,國林和祥鍾送了花籃,用「臺大藥學系第三屆」的名義。
7月初,詠湘陪同夫婿王正中院士回臺參加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。在臺北的同學又有了聚會的主題,聚餐地點仍選在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的御和園餐廳(照片C)。國外同學來訪,我總是想讓他(她)們看看校園的變化、懐舊一下。
7月中旬,我飛往加州旅遊一星期,特地撥空去拜訪顧文霞教授(照片D)。她已高齢90,仍硬朗,和藹可親(以前學生都非常非常怕她),講話聲依然鏗鏘有力。
回程由San Francisco搭乘半夜起飛的班璣。詠湘家離機場不太遠,事先己和詠湘約好時間,赴機場前,繞道去她家拜訪(照片E)。她親自下厨,辦了一桌滿漢全席,四盤開胃前菜、十二道(也許不止)「隨碗出」。主人王正中院士頻頻舉杯敬酒,與外子聊得很盡興。撑滿一肚子美食上飛機,再也吃不下機上供應的盤餐,一覺到桃園機場,己黎明。
10月18日收到君蕙寄自美國的email,說近日將返臺省親。徵詢多數同學方便的時間,決定在11月4日星期六中午聚餐,地點仍選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的御和園餐廳。我打電話給世居桃園市的德年,回應我的是答錄機,我留言聚餐的時間、地點,並交待如果松齢也正好在臺灣,請轉告他。聚餐的前一天晚上近10點,突生靈感:或許定居美國的貴美此刻正在臺北市老家?這麼晚了,打電話會不會打擾她的家人?猶豫一陣,終於撥了電話,立刻有人接聽,接聽的人居然是貴美本人,太好了!明日給大家一個驚喜。
此次聚餐,在臺同學除了德年可說全數到齊(照片F) 。令人感動的是再祥老遠從竹北專程來會,餐後又匆匆趕車回竹北。他原本家住臺北豪宅,因夫婦皆玉體微恙,就在醫師兒子服務的竹北醫院附近租屋長住。
九月底開學後拿到「台大藥刋第49期」,內有「2006年傑出系友得獎人---方森茂校友」的成就簡介,真是吾班之光。此刋物只寄給國內系友,不寄國外。趁此次聚餐,我送兩本給君蕙,請她帶去美國,其中一本要送給身在美國的得獎人。
松齢定居美國,事業遍布亞洲數國,飛來飛去。11月8日收到他的email,得知11月16日至20日他將在臺北。16日我打電話到他在臺北的哥哥家,再電話追踪到他在桃園市的妹婿德年家,還好他尚未出門。我把18日(星期六)景康系友返校日的節目表傳真給他,並告訴他11月17日透早我將出發往日本橫濱出席FAPA,22日才返臺,無法出席18日景康系友返校盛會。很可惜。
轉眼又一年,本班同學大多邁進「人生七十才開始」的階段。我珍惜每次聚會,期盼今後每次聚會都是全員到齊、開開心心、熱熱鬧鬧。
2006/11/27 於臺大藥學系